本文转自:太原日报优配资
晴 月
6月的太原,连空气都裹着清甜的期待。汾河的浪花轻轻拍打着堤岸,迎泽大街的柳树叶沙沙作响,像是在提前哼唱即将到来的旋律。当闺蜜小雨和先生从西安飞来时,这座城市早已张开怀抱,准备用千年的底蕴与炽热的烟火,为远道而来的客人献上一场独一无二的盛宴。
出机场时,出租车司机操着亲切的太原话笑道:“来听演唱会的吧?”车子缓缓驶过宽阔的街道,小雨望着窗外感慨:“西安的城墙总让人想起金戈铁马,透着股历史的威严;太原的大道却像幅流动的水墨画,连风都带着故事,多了几分温柔。”
在酒店放下行李,稍事休息,小雨就着急让我带他们游览我的故乡了。第一站是晋祠。跨过古朴的水镜台,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界限。小雨轻轻抚摸着历经岁月沧桑的石柱,感叹道:“西安的古迹是雄伟的史诗,而晋祠更像是一本厚重的家族相册,每一处都记录着岁月的故事。”
圣母殿是晋祠的精华所在。大殿前廊柱上,八条木雕盘龙张牙舞爪,仿佛下一秒就要腾空而起。小雨仰着头,目光中满是惊叹:“这些龙雕刻得太生动了,鳞片、爪子,甚至眼神都栩栩如生。古人的技艺真是巧夺天工!”走进殿内,43尊宋代彩塑排列整齐,尤其是那群侍女像,姿态各异,神情灵动。有的低头沉思,有的微笑交谈优配资,有的手持器物,仿佛正在侍奉圣母。小雨凑近一尊彩塑,轻声道:“你看她的眼神,温柔又专注,好像真的在守护着什么。西安的古迹像历史课本里的英雄,这里的彩塑倒像是会唠嗑的邻家阿婆,连裙摆褶皱都透着烟火气。”
从晋祠出来,暮色已浓,肚子也开始咕咕叫。我们打车直奔食品街,还没到街口,酸香的陈醋味、浓郁的肉香便勾得人挪不开脚步。
走进一家老字号面馆,我们点了几碗招牌刀削面。师傅站在锅边,左手托着揉好的面团,右手拿着特制的削面刀,手腕轻轻一抖,面片便像柳叶般飞入锅中。不一会儿,一碗热气腾腾的刀削面就端上了桌。面条薄厚均匀,在骨汤里泛着温润的光,浇上鲜嫩的肉块与喷香的卤子,再撒上一把翠绿的葱花和香菜。小雨尝了一口,眼睛瞬间瞪大:“西安的面是豪迈的江湖侠客,这碗面却像绣娘的针线,把滋味都绣进了面条里。面条筋道爽滑,汤汁浓郁鲜香,真是绝了!”
6月14日演唱会当天,整座城市沸腾了。山西体育中心外,随处可见身着应援服的歌迷,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。“歌迷专列”循环播放着周深的歌,免费接驳车一辆接一辆,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热情地为歌迷指引方向。路边的小店纷纷挂起“欢迎回家”的横幅,还有商家免费提供饮用水和小零食。小雨攥着我的胳膊激动道:“去过那么多城市看演唱会,从没见过全城都在为歌迷服务的!太原的这份热情,真是让人感动。”
走进场馆,每个座位上的伴手礼都让人眼眶发热。一本烫金笔记本里,周深的亲笔信字迹清秀:“愿这场相遇,能让你们记住太原的星光与温柔。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你,都是最珍贵的存在。”字里行间,满是对歌迷的感谢与祝福。旁边是枣花蜜、青稞醋等山西特产,连沙棘汁包装上都印着“深深请你喝”。“这哪是伴手礼,分明是把太原的心意都装进了礼盒!”小雨红着眼圈说,“其他城市的演唱会伴手礼大多很普通,太原却把城市特色和偶像心意结合得这么好。”
当舞台灯光亮起,周深出现在舞台中央,全场瞬间沸腾。他用现学的太原话喊出“俺们太原的朋友们,夜儿来可好”时,那略带生涩却充满诚意的发音,瞬间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。唱到城市限定曲目《人说山西好风光》,他的高音清亮如汾河流水,将郭兰英老师的经典作品唱出了新韵味,唱出了山西山河的壮美;《大红公鸡毛腿腿》的节奏一起,他灵活地玩转方言咬字,独特的嗓音和充满感染力的表演,让现场瞬间变成万人蹦迪场。小雨跟着节奏挥舞荧光棒,大喊:“别的城市演唱会是听歌,太原这场是和城市一起狂欢!周深把山西的民歌唱出了新感觉,也让更多人了解了太原的文化。”
演唱会结束后,已很晚。体育场外有工作人员贴心地为歌迷指引路线,确保每一位歌迷都能坐上免费接驳车,平安地回到上车点。
临走那天,小雨轻声说:“以前总觉得西安的历史厚重,这次才发现,太原把千年岁月酿成了烟火里的温柔。这场演唱会,让我记住的不只是歌声,更是一座城倾尽全力的浪漫。它用独特的历史文化、美味的面食,还有那无处不在的热情,给了我一场难忘的旅程。以后,我一定会跟别人说,一定要去太原看看,那里有最温暖的烟火,最动人的歌声。”
是啊,当周深的歌声与太原的千年古韵相遇,当整座城市用最炽热的真诚拥抱每一位来客,这场盛会早已超越了演唱会的意义。它让所有人看到,太原的魅力,藏在晋祠彩塑的眉眼间,融在刀削面的筋道里,更镌刻在每个太原人“来了就是家人”的热忱中。
(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)优配资
公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